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国家文件>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2013-04-22 点击: 作者: 来源: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内容:

1.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2.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自我意识的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

2.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4.学会时间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

1.情绪概述;

2.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培养良好的情绪;

4.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

1.人际关系概述;

2.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团体训练

(五)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六)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内容:

1.压力和挫折概述;

2.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学内容:

1.生命的意义;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特殊情况需向心理咨询老师请教。

2.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3.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的记录、报告以及自身干预能力之内的疏导工作。

4.心理委员应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同学心理变化动态。

5.心理委员对心理问题的记录。

6.心理委员对“应急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即时报告”制度。

7.心理委员在对本班同学进行心理援助时,若超出了自身的干预能力范围,应及时将有关同学转介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不得延误。

8.心理委员协助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一年一度的新生班级的心理测试与建档工作。

9.心理委员定期收集本班同学提出的一般性心理困惑问题,并及时反馈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专业解答。

10.心理委员在院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组织开展全班性的其他相关心理活动。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的八项主要工作职责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试行)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

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教学方法。三个校区分别建立预约等候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验评价室。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场地的建设应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能够满足学生接受教育和咨询的需求。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要求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各教学系和广大教职工都应重视并支持这项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的概念界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包括个体和群体面临的损失、危险、不幸、羞辱、不可控性、日常生活的崩溃,不确定性和隐性的沟通。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精神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精神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常见的心理危机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破产或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可能引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事件主要有区域冲突,民族冲突,学费问题,就业压力,恋爱问题,考试失败,竞赛挫折,失去爱物,失去亲人等。

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在读的所有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危机。主要有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贫困生群体等五大群体。

(一)个体心理危机

1.个别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心理异常。如考试挂课,优秀生考试不及格,普通话、计算机通过有困难者心理出现的危机。

2.学生因生活学习中遭意外事件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如家庭重大事故,家庭暴力,性伤害,意外伤害,性侵犯,车祸等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

3.由个人情感受挫出现异常的学生。如失恋,单相思,三角恋爱等导致的心理危机。

4.由性格内向孤僻,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障碍。如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自卑。

5.由于人际关系失调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当众出丑,交际时受排斥,失去朋友等导致的心理危机。

6.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疾病,甚至不可治愈的疾病而引发的心理疾病乃至心理危机。

7.适应不良反应。如大一新生的适应调整,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调整等造成的心理危机。

8.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人心理危机状况严重而受影响,进而产生恐惧、担心、焦虑和困扰的心理危机学生。

9.学生在个人生活、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中而引发的其他心理障碍发展成的心理危机。

二)群体心理危机

1.对学校做出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群体罢课、围攻、贴大字报、游行示威等心理危机事件。

2.由于食堂饭菜涨价而引发的群体围攻食堂,拒绝进食等心理危机事件。

3.毕业生离校前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而产生对学校、社会的不满情绪、反抗和过激行为,如宿舍停电后起哄,往窗外扔东西,有意破坏学校公共财产等心理危机事件。

4.大一新生由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而引发大规模的学生心理失调,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事件。

5.在校的贫困生、预科生、优秀生、老乡会、独生子女、自费生、各类学生团体等有共同心理倾向的群体,由于某一些事件或境遇,或者对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攻击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乃至放火、自杀等心理危机事件。

6.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毕业生群体等,由于某一些事件或境遇或者对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心理危机和过激行为事件。

7.具有共同心理倾向的各类学生群体在成长、生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中而引发的其他心理障碍造成的自残乃至自杀事件

四、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目标和任务

(一)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二)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网络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及时得到心理救助,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与健康。

(三)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在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规模、类型、强度、影响后果和变化趋势,及时报告,有效干预。

(四)通过建构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和学生的危害。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和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积极引导学生顺利渡过危机,并帮助增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采用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形式,以专家和专职人员为骨干,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并形成学校、部门、教学系、学生组织四级工作体系。

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保障措施

(一)学校每年拨给专项资金用于心理教育、保健、咨询、指导、治疗队伍的建设,兼职人员的报酬,学术科研、办公地和设施建设,以及咨询、测量、调查、宣传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形成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各单位要制定完整、科学的预警、监测系统,并制定干预计划,按期按时组织实施。

(三)教育、咨询、指导、治疗人员和危机干预人员要有较高的医学、心理学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加强硬件、软件建设,确保“危机干预中心”与“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有专用场地和专门办公地点。

(五)学校要定期考核工作,并有计划的组织部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七、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处置程序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处置程序包括前期预防,有效干预和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应急扩大和应急结束。

(一)监测预防

由监测预警小组领导,建立危机预防的三级体系,即班级一级预防;院系二级预防;学校三级预防。

1.班级一级预防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关心、留心周围同学,一旦发现有异常发生,能及时向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或者心理辅导员报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院系二级预防要发挥系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的作用,自觉主动认识危机,增强危机应对意识,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定期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干预。

3.校级预防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宣传心理危机知识,引导学会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要定期发布危机信号,出台干预对策。

兰州城市学院心理咨询员职责

为了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制度,更好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特制定《心理咨询员职责》。

一、 热爱心理咨询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咨询的

理论水平和技能、技巧。

二、热情接待来访者,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三、营造相互尊重、信赖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争取良好的咨询效果。

四、应与来访者保持客观的咨询关系,不得超越,否则,应立即终止咨询关系或转由其他咨询员继续咨询工作。

五、若因自身局限而不能进行咨询时,咨询员应及时将来访者转介其他咨询机构或咨询员。

六、遵守职业道德,保守咨询秘密。

七、遵守值班规定,认真做好咨询记录。

来访者须知

一、本中心服务对象为兰州城市学院在校学生;

二、来访者应持本人证件进行登记,然后顺序咨询;

三、来访者可预约时间;

四、来访者应积极配合咨询员工作,若在约定的时间不能按时来访,请提前通知办公人员;

五、来访者应保持咨询室内卫生,不在室内大声喧哗、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