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兰州城市学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简报-学校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兰州城市学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学校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更好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

 

1.颁布疫情心理防护方案,统筹规划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工作

为及早预防、及时疏导、科学干预、快速控制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心理健康氛围,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要求,我校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四类人群的心理防护方案》,作为学校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按照心理防护的目标,抓住心理防护的两个重点工作,从动态监测、分类干预、资源建设、精准帮扶四个方面做好学生心理防护工作。

2.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组建以校领导、学生工作部(处)、心理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二级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工作队伍,负责对学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

3.筑牢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层层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筑牢“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危机排查。根据疫情期间学生在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症状,自下而上层层筛查,层层上报,上下联动,层层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4.完善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心理危机处置程序高效有力

心理中心开通校内心理援助热线(0921-5108489)、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城院心理QQ3358803572,疫情隔离学生心理辅导QQ群(“疫”路同行,用“心”守护:101662048),同时推介教育部、甘肃省和兰州市各级公益热线,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的心理支持。心理热线24小时在线,截止目前,共受理线上个体咨询40余人次,主要为职业规划、封校焦虑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失眠等问题。QQ群里每日分享心理保健方法,如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念冥想、行为放松、心理保健操、放松减压手操、心理微课、心理短片等,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自助技巧,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稳定心态。一旦发现疑似的心理疾病患者,由班主任及时上报学院,学院告知心理中心,心理中心及时转介到医院精神卫生科或心理门诊,确保危机事件发现、上报、评估、干预、转介、就医、追踪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效联动。

5.重点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打造有温度的育人模式

针对健康码黄码、红码学生,阳性、密接被隔离学生,确诊学生三类人群给与密切关注,及时识别,及时干预,避免危机事件发生。各班班主任与特殊群体学生保持在线动态联系,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沉着冷静地面对疫情、防控疫情。心理中心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为每位危机学生建立详细的心理健康档案和咨询记录、家长沟通情况记录,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按照“一人一策”进行关爱帮扶,建立台账,梳理出重点人群,做到主动关心,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有效化解危机。

6.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好心理健康状况摸排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建全工作网格,细致摸排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实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发现危机学生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应急处置,并与学校心理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加强联动。学院学工办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关注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情感活动,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应对,及时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指导及心理服务。

7.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打造共抗疫情的心理品质

充分利用微信、QQ等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心理防护知识手册》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宣传,积极向广大学生推广普及疫情期间心理保健知识。在微信公众号面向全校学生每天推送一期《同心战“疫”》系列科普文章,目前已推送17期,阅读量累计达到3000余次。《疫情之下,请收下这份心理处方》《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建议》《疫情封校管理期间,如何保持良好心态》等文章,引导封控在校园里的学生科学防疫,增强心理免疫力积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8.积极推出名师心理微课,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

心理中心联合基础教学部心理健康教研室,特别推出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带领团队共同录制的面向全国的防疫心理微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应对》。此次心理微课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积极反应和热烈反响,阅读量达到了上千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了他们疫情期间的心理免疫力。

9.开展线上心理援助系列讲座,共同筑建心理防线

邀请省内心理学专家先后开展了7场疫情防控线上心理援助系列讲座,师生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0000+,实现了全员覆盖,精准对接。322-31日,邀请兰州文理学院王成德,西北师范大学姜艳斐、雍琳、朱雅雯、夏瑞雪分校区、分批次为全校学生开展5场心理讲座,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做好自我关照,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330日,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党支部和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党支部相聚云端,联合开展“守望相助,齐心战疫”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面向全校18个二级学院,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积极参与。41日,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康廷虎教授为学生工作处、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做了题为《疫情期间的校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保障心理服务联动机制的畅通。

10.组建心理咨询团队,增强服务专业性

在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咨询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负责安排咨询值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聘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专业督导,确保工作符合职业伦理,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心理援助工作队伍各部门职能,密切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 丰富文化活动内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灵活性

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举办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索通过QQ群、腾讯会议、线上团体辅导等“云”形式开展班会、沙龙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升心理应对能力。各班级以QQ群、微信群等途径,聚焦提升心理免疫力,突出“云端”抗疫,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逆境中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12.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维护教职工稳定情绪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在校教职工身心健康,减缓疫情防控对教职工心理影响, 44日心理中心组织在校教职工开展“同心战疫—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组织教职工独立完成小游戏,提升教职工的专注力和参与度;开展趣味心理测试,引导教职工加强自我认识,缓解和放松情绪。参加活动的在校教职工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有效维护了他们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工作心态。

13.举办主题征文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举办“记疫情同守望,我们始终在一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征集到60篇电子稿件,经三轮严谨评审,评选出12篇优秀作品。通过举办征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疫情期间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弘扬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营造出师生同心共克疫情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更好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

 

1.颁布疫情心理防护方案,统筹规划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工作

为及早预防、及时疏导、科学干预、快速控制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心理健康氛围,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要求,我校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四类人群的心理防护方案》,作为学校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按照心理防护的目标,抓住心理防护的两个重点工作,从动态监测、分类干预、资源建设、精准帮扶四个方面做好学生心理防护工作。

2.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组建以校领导、学生工作部(处)、心理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二级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工作队伍,负责对学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

3.筑牢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层层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筑牢“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危机排查。根据疫情期间学生在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症状,自下而上层层筛查,层层上报,上下联动,层层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4.完善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心理危机处置程序高效有力

心理中心开通校内心理援助热线(0921-5108489)、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城院心理QQ3358803572,疫情隔离学生心理辅导QQ群(“疫”路同行,用“心”守护:101662048),同时推介教育部、甘肃省和兰州市各级公益热线,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的心理支持。心理热线24小时在线,截止目前,共受理线上个体咨询40余人次,主要为职业规划、封校焦虑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失眠等问题。QQ群里每日分享心理保健方法,如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念冥想、行为放松、心理保健操、放松减压手操、心理微课、心理短片等,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自助技巧,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和稳定心态。一旦发现疑似的心理疾病患者,由班主任及时上报学院,学院告知心理中心,心理中心及时转介到医院精神卫生科或心理门诊,确保危机事件发现、上报、评估、干预、转介、就医、追踪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效联动。

5.重点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打造有温度的育人模式

针对健康码黄码、红码学生,阳性、密接被隔离学生,确诊学生三类人群给与密切关注,及时识别,及时干预,避免危机事件发生。各班班主任与特殊群体学生保持在线动态联系,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沉着冷静地面对疫情、防控疫情。心理中心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为每位危机学生建立详细的心理健康档案和咨询记录、家长沟通情况记录,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按照“一人一策”进行关爱帮扶,建立台账,梳理出重点人群,做到主动关心,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有效化解危机。

6.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好心理健康状况摸排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班委会、团支部的作用,建全工作网格,细致摸排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实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发现危机学生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应急处置,并与学校心理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加强联动。学院学工办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关注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情感活动,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应对,及时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指导及心理服务。

7.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打造共抗疫情的心理品质

充分利用微信、QQ等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心理防护知识手册》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宣传,积极向广大学生推广普及疫情期间心理保健知识。在微信公众号面向全校学生每天推送一期《同心战“疫”》系列科普文章,目前已推送17期,阅读量累计达到3000余次。《疫情之下,请收下这份心理处方》《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建议》《疫情封校管理期间,如何保持良好心态》等文章,引导封控在校园里的学生科学防疫,增强心理免疫力积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8.积极推出名师心理微课,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

心理中心联合基础教学部心理健康教研室,特别推出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带领团队共同录制的面向全国的防疫心理微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应对》。此次心理微课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积极反应和热烈反响,阅读量达到了上千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了他们疫情期间的心理免疫力。

9.开展线上心理援助系列讲座,共同筑建心理防线

邀请省内心理学专家先后开展了7场疫情防控线上心理援助系列讲座,师生参与人数累计达到10000+,实现了全员覆盖,精准对接。322-31日,邀请兰州文理学院王成德,西北师范大学姜艳斐、雍琳、朱雅雯、夏瑞雪分校区、分批次为全校学生开展5场心理讲座,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做好自我关照,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330日,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党支部和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党支部相聚云端,联合开展“守望相助,齐心战疫”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面向全校18个二级学院,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积极参与。41日,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康廷虎教授为学生工作处、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做了题为《疫情期间的校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保障心理服务联动机制的畅通。

10.组建心理咨询团队,增强服务专业性

在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咨询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负责安排咨询值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聘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专业督导,确保工作符合职业伦理,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心理援助工作队伍各部门职能,密切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 丰富文化活动内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灵活性

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举办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索通过QQ群、腾讯会议、线上团体辅导等“云”形式开展班会、沙龙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升心理应对能力。各班级以QQ群、微信群等途径,聚焦提升心理免疫力,突出“云端”抗疫,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逆境中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12.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维护教职工稳定情绪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在校教职工身心健康,减缓疫情防控对教职工心理影响, 44日心理中心组织在校教职工开展“同心战疫—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组织教职工独立完成小游戏,提升教职工的专注力和参与度;开展趣味心理测试,引导教职工加强自我认识,缓解和放松情绪。参加活动的在校教职工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有效维护了他们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工作心态。

13.举办主题征文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举办“记疫情同守望,我们始终在一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征集到60篇电子稿件,经三轮严谨评审,评选出12篇优秀作品。通过举办征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疫情期间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弘扬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营造出师生同心共克疫情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