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一起从心“抗疫战”——疫情防控心理指导

一、什么是心理应激

应激是英语“stress”的汉译名称,“stress” 的最初含义是困苦逆境。后来,这个词被引入了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作用于某物体之上的足够使其弯曲或折断的拉力或力量时所产生的抗力。随后,应激也逐渐被引入生理学、医学,然后被引入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在我国,应激一词首先是作为一个医学术语使用,之后被我国心理学者广泛接纳和应用,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应激展开了研究。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密切相关。在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疾病中,大部分的疾病与应激机制的激活有关。这个事实促使人们渴望了解应激的本质,并探索克服它的有效措施。有些学者认为,个体的应激反应不仅取决于应激的数量和强度,还取决于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强调的是在调节和产生应激反应时心理变数的重要性。

由于应激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多变量的集合,目前心理应激还没有得到一个学术界公认的界定方式。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心理应激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或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模式。这种系统模式包括应激源、应激中间变量、应激反应。应激源可以是躯体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文化性的,主要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

 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由激素导致的情绪反应,是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身心整体性调适反应。当个体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比如经历重大社会创伤(SARS疫情、地震、新型肺炎疫情等),就会在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体反应。比如: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症状。通俗地说,心理应激是指人由于遭遇到对自身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付的环境因素而产生的紧张和精神压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应激是有两重性的:

    1、如果有备而战,勇气和信心充足,胆大心细,既弘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讲究科学理性,我们就能减少无谓的损耗和牺牲。

        2、如果我们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砺意志,锻炼体魄,提高能力,增加体验,加速成长,承担责任,当成成就业绩的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常的水平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那样的话,衰竭会离我们远去,强健崇高的人格会巍然挺立。

二、心理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心理应激反应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警觉期:面对警报、险情和命令,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如果反应迟缓、动员不足、粗心大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敌人轻易击垮,进而犯错误。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完成任务。过度焦虑的人,或震惊之下呆若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走火,是没法战斗的。

抵抗期:进入抵抗期的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处理险情和问题。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理优先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地消耗体力与资源。如果没有正常进入抵抗期,则会产生忙乱或乱忙,判断草率或犹豫不决,情绪不稳,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地沟通,不知自我保护。

    衰竭期: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或顺利完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会进入真正的衰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并加速恢复的过程。不利的情况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会使我们过早、过长时间地受到衰竭状态的折磨。一旦进入衰竭期,轻者会有虚弱、疲惫、淡漠、抑郁等身心不适,重者可能导致严重而持久的躯体和精神障碍。

三、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或不适应的,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应激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认知评价的影响,成为刺激物与应激反应之间的中间变量,此外,还包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的影响。 经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我们可能要面对许多问题,例如:感染者因出现发热、呼吸受阻等症状而恐惧、恐慌;被隔离者通过转移集中安置到陌生的地方,因为限制了人与人的交往,不能与亲人在一起,而感到孤独.与紧张不安;身处疫情较为严重城市的人们,因交通不便、限制活动场所而心烦、心急、紧张不安;广大民众从各种信息途径了解到这种传染病的危害,这一切都可能使我们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

同时,这些情况也会使我们出现心跳加快、胃部不适、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生活中,与组织和他人相连,即便是目睹一起负面事件,一般都会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有些人甚至还会出现更为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反应。

常见的应激反应表现在情绪、认知、行为躯体等多方面,最为常见的有焦虑、疑病和惊恐发作。

焦虑:现在迅捷的信息传播,让我们能更快地了解疫情和肺炎症状。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慌,担心自己会感染。另外,焦虑往往也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适,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相似,这会让人加倍焦虑。

疑病:在焦虑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出现疑病症状,过分关注自己是否患病。例如,频繁地测体温,稍有升高便怀疑自己感染了病毒,总想去医院检查。因为疑病而前往医院检查,在当前是不理智的行为一不但会占用医疗资源,还容易让自己陷入交叉感染的风险中。

惊恐发作在疑病一焦虑一身体反应一更焦虑的负向循环中,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更激烈的应激反应,就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时,人们会感到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害怕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肺疾病。但实际上,惊恐发作不会引发心脏问题。

四、心理应激反应的自我判断

以下几种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已是不是陷入过度的应激反应

行为层面:活动力增加或减少;很难交流,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话题情绪激动、易怒,经常和人争吵;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无法正常工作,每过一会儿就得看看疫情进展;经常哭泣;高度警惕,过度担忧,看到任何相关消息,都要转发给周围的人;回避引起(创伤性)回忆的地点;心忌都在疫情上,做事的时候,容易发生事放。

身体层面:肠胃问题;头痛,其他酸痛;视觉障碍;体亘减轻或增加;出汗或发冷;震颤或肌肉拍搐;容易被吓到;慢性疲劳或睡眠障碍;免疫系统疾病。

情绪层面:感到英勇、欣快或无敌感;否认现实;焦虑或恐惧;抑郁;愧疚;冷漠;悲伤。

思维层面:记忆问题;失去方向感、时常困惑;思维过程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决定事件的优先级、无法做决定;失去客观性。

社交层面:自我隔离;责各自己,感觉自己渺小,什么忙也帮不上;难以给予他人帮助,或难以接受帮助;无法享受乐趣,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活动。

这些症状,都是我们面对创伤事件的正常反应,一般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轻度应激反应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度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并影响人的躯体、情感和认知功能,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症状会逐渐消失。中度应激反应的症状有:生家人的气、在家易激惹、情绪紧张及缺乏工作动力。重度应激反应会影响工作,这些反应会持续4-6周。重度应激反应的症状有:长期睡眠困难、自我封闭、烟酒量增加及注意力障碍。如果上述症状中有几项持续并超过一个月,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就有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此外,经历疫情后个别人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比如: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已做事(如脱掉衣服、丢弃财物等);无端怀疑周围的人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要传染到自己,因此十分恐惧;感觉周围事物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好像在梦中一样,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被感染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闪现;听到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就沮丧不已或惊恐不安。

可能出现的精神科问题:

1.神经症样障碍

焦虑(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 ;躯体形式障碍(疑病、躯体化障碍等) ;强迫;分离与转换性障碍(癔症) ;神经衰弱;心境恶劣障碍。

2.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一延迟或持久 的反应;适应性障碍一短期、轻度的烦恼与情绪失调。

3.精神性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谵妄;偏执;、幻觉妄想状态。


图文来源 |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及相关网络

责任编辑 | 魏绎儒 刘朝阳

责任审核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