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心理效应--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主体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试图放弃目标的负面效应。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半途效应”的心理因素:

当目标太高、太宏伟,主体就会觉得由于难以实现而感到紧张,思想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抖,产生所谓的“目标性恐惧”。

“目标性恐惧”经常使人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

一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得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产生“半途效应”的人性基础:

产生“半途效应”的人性基础是人性的畏难型懒惰和缺少耐性。

解决半途效应的方法:

一是加强个人思想意志力的磨练,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做到艺高人胆大,站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或技能境界看待“目标性恐惧”,将“目标性恐惧”的心理压力降减。

二是选择的合理性目标。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可以转换成另外一个通俗的概念,就是目标分解。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当快达到目标半途时,可以重新在大目标的基础上,再制定若干个小目标,充分将目标分解成可行性较大的小目标分步实现。

在半途附近由于其特殊性,可以多设置几个小目标,如此,人们在接近半途时会有不断去实现的小目标,建立一个不断自我正向循环激励的过程。

一劳永逸的大目标激励是不现实的。

持续不断的大目标循环激励必然导致持续不断的疲惫,这是人性的心理和生理机制所决定的。而且,不断重复的激励还会导致“敏感递减效应”,非但不会再对激励感到热血沸腾,反而会像讨厌广告一样回避激励,别指望人在他不喜欢做的事上取得成功。

选择持续不断的小目标循环激励方式更便于宏伟目标的实现。

与其持续不断地激励使之完成宏伟目标,不如把宏伟目标分解成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小目标,使之具备更优的可执行性,增大在能力范围内能够胜任的感觉,增高完成各个小目标时的自我成就感。

分解目标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来自人性的“胜任”感、“成就”感。或者说,激励的本质就在于让人感到能够“胜任”、完成目标后有“成就”的喜悦。人只有做自己能力“胜任”度较大的工作才有轻松感,在有轻松感时才能做出“成就”,在“成就”的驱动下才有更高的动力去完成更多的小目标。